與2021年相比,2023年盈利額拉開29億元左右的差距。
在“股價跌跌不休”、“市值蒸發數千億元”的爭議中,中國中免交出了2023年成績單。年營收和凈利同比2022年錄得顯著增長,3月28日開盤,中免AH股齊拉升,目前H股漲超8%。
據中國中免3月27日晚間發布的年報。2023年實現營收675.4億元,同比增長24.08%;實現凈利潤67.14億元,相比2022年提升33.46%。不過,與鼎盛時期2021年的業績相比,2023年營收規模僅少了1億多元,盈利額卻拉開29億元左右的差距。
中免近10年來凈利水平 來源:wind
這與中免各項開支變多有很大關系。界面新聞梳理財報發現,2023年中免營業成本為460億元,相比2021年增加約12億元,主要系線下業務得以恢復導致營業成本上升。當年銷售費用也高達94.20億元,為2021年的兩倍多。對此,中免解釋稱,主要是國內重點機場客流恢復導致租賃費用增加,而疫情期間中免享受了機場租金減免。
此外,中免發布了一則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公告稱,2022年度因不可抗力因素,公司海南地區部分免稅門店閉店導致存貨積壓較多,2023年度消化量不及滾存量。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共計提2023年度資產減值損失6.38億元。
兩大核心陣地顯著增收,分紅比例升至50.85%
中國中免是國內免稅行業的龍頭企業,實現口岸店、離島店、市內店、郵輪店等全渠道覆蓋、海內外共設立200家左右免稅店。主營業務為煙酒、香化、精品、服飾、電子產品等免稅商品的批發、零售,同時也有以免稅業務為核心的商業綜合體投資開發業務。
整個2023年,中免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為442.31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達到65%,收入規模相比2022年增長近7成。相應的毛利率水平提升至39.49%,超過2021年和2022年的37.82%、39.41%。
上海浦東、虹橋兩機場免稅店以及海南離島免稅店是中免旅游零售的核心陣地。財報披露,2023年中免在上海地區的營業收入為178.21億元,收入規模同比提升25.99%;海南地區的營業收入達到396.50億元,相比2022年也有14.25%的增長。
中免財報截圖
但是從凈利潤水平來看,由于國際航班恢復滯后、機場免稅店尚未恢復元氣,海南地區仍是支撐中免盈利的重要力量。
財報披露,中免控股子公司日上上海持有浦東、虹橋兩機場免稅店項目經營權,報告期內日上上海凈利潤為2.57億元。中免全資子公司三亞市內免稅店、海口免稅城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海免公司合計凈利潤28.76億元,為中免貢獻了近43%的利潤。
營收凈利雙增的背景下,中免也宣布提升現金分紅比例。公告稱,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6.5元(含稅)。截至2023年末,公司總股本20.69億股,以此計算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34.14億元(含稅),本年度公司現金分紅比例為50.85%,較往年30%水平顯著提升。
出入境放開,海南離島繁榮難再現
盡管2023年中免業績表現可圈可點,但是此前的鼎盛時期比仍相去甚遠。
疫情期間,憑借境外消費回流以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紅利的持續壯大,中免集團于2020年躍居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商,且2021年其全球第一的地位再次鞏固。
反映到資本市場上,東方財富數據顯示,自2020年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以來,中國中免股價一路高歌猛進,直到2021年2月,股價以402.78元創歷史最高點,市值也一度突破7800億元。但是過去的2023年,中免股價相比最高點下跌超80%,市值蒸發數千億元。圍繞其股價、市值的討論熱度也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海南離島免稅帶來的營收高增長是特殊環境下催生的繁榮景象。業內觀點認為,離島免稅這種形式是為了在疫情之下刺激旅游消費,離島免稅的市場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張。
埃爾坡AIRPO創始人兼CEO祝偉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也表示,疫情期間中免做到全球第一的規模,是特殊時期和條件下造就的結果,海南離島免稅占中免的營收比重未來會逐步下降。他還提到,出入境政策放開后,與品牌消費高度重合的高凈值旅客越來越多地飛向國外,免稅消費也開始分流到機場、分流到海外市場。
最新財報數據印證了這一說法。2021年中免海南地區營業收入規模達到470.95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據近70%的比例。而2023年中免海南地區營收規模已降至396.50億元,減少了74億多元,占總營收比重也下滑至58.7%。盈利水平上,2021年三亞市內免稅店、海免公司合計凈利潤超64億元,是2023年水平的兩倍多。
不僅如此,離島免稅購物是海南旅游消費的“金字招牌”,越來越多的競爭者涌入這片熱土搶占市場。目前,海南離島免稅經營主體共6家、離島免稅店12家,目前中免擁有其中的6家離島免稅店。這也意味著,還有一半的市場份額由其他玩家占據分割,中免面臨的競爭壓力日漸加大。
機場免稅協議重簽,中免議價權削弱
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內一線機場倚重的出入境客流優勢消散,免稅紅利難以為繼,機場與免稅運營商二者的地位發生根本性扭轉。
2021年初,中免與浦東機場就免稅經營權合同進行重大修訂,收費模式從之前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頂” 變成“下無保底,上有封頂”,封頂金額就是最初的保底提成金額。新模式下機場不再旱澇保收,中免根據實際客流量、開業面積、人均貢獻等向機場交付租金,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但是隨著2023年以來國際航班量不斷恢復,出入境客流回升,機場又重新奪回優勢地位。
就在2023年年底,上海機場與日上上海簽署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補充協議。這也是繼2021年上海機場與日上上海免稅協議重大修訂后,二者再度進行的合同調整。根據新協議,由于民航業快速復蘇、客流量顯著回升,費用收取調整為疫情前的“下有保底,上不封底”模式。
最新調整的合同中,當月實際客流量超過2023年第三季度月均客流量80%時,保底銷售提成為0.52億元,以年計算約為6.28億元。月實際銷售提成主要看扣點率,香化、煙、酒、百貨、食品不同品類提成按18%-36%不同情形取值。
這也印證了中免財報中所提到的,國內重點機場客流恢復導致租賃費用增加,當年銷售費用高達94.20億元,為2021年的兩倍多。不過,最新的保底金額相比疫情前大幅縮水,扣點率也明顯下降,不復疫情前42.5%的高扣點率水平,對中免而言仍是減輕了部分經營壓力。
針對機場免稅業務,近年來中免也在不斷加快海外市場布局。年報中披露,海外渠道方面,公司有序推進海外項目拓展及免稅經營權投標工作,成功獲取柬埔寨暹粒吳哥國際機場免稅店經營權并實現開業,中標新加坡樟宜機場麒麟精品店經營權等。
今年1月初,中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還表示,公司正在加速推進海外拓展,利用“A+H”雙資本平臺進行資本運作,把握“一帶一路”及國人熱門旅游目的地市場的拓展機會。
未登錄
關注『環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資訊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