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tube老少配job/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在/国产精品1024免费看/日本α级片

中國航司,卷死外航

趙琳琳 環球旅訊 趙琳琳 2024-08-28 07:10:00

東進西退

中國龐大的國際航空市場,曾經是由本土航司和全球大型外航平分秋色。

而如今,情況已不再如此。

經過幾年疫情的動蕩,中國本土最大的幾家航司,已經擠走了外航,搶占了中國出入境的絕大部分航空流量。

為了重振經濟并提升全球地位,中國積極推動南航、東航和國航等航空公司迅速恢復疫情期間一度停滯的國際航線網絡。

航空數據公司Cirium預計,今年中國航司運力將占據中國國際航班座位總數的62%,比2019年的占比增加了約10個百分點。

01

中國航空公司

卷走外航競爭對手

有研究估算認為,中國航空市場規模高達270億美元。但中國航司在運力布局上的激進做法,令其外國對手很難盈利,這加劇了中國國際航空市場的競爭。

英國航空、澳洲航空和維珍航空已經決定停飛一些無法盈利的中國航班,而德國漢莎航空也將其在亞洲表現疲軟,歸因于中國對手的“過剩運力”。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則將其中國內地航班業務的減少,稱為“新常態”。

Cirium Ascend咨詢公司的亞洲主管Joanna Lu認為,這是一個緊縮的市場,競爭減少了,許多外國航司可能正在將運力重新分配到恢復更快或需求更穩定的其他市場。

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領空已對歐美的航空公司關閉。歐美航空公司的相關航班線路,不得不繞道飛行。

而中國的航空公司則可以正常通過俄羅斯領空,飛行相對短的航線。

歐美航司因此不僅大幅增加了燃料和勞動力成本,而且其乘客的時間成本也更大。

這種不平衡可能只是暫時的,但歐美航司所面臨的結構性障礙,卻使得中國市場變得對他們不那么具有吸引力。

例如,英國航空公司去年11月從倫敦到上海,標價843美元的往返經濟艙機票,單是出境航班就比從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出發的標價682美元的航班多花了一個多小時。

另一方面,現在對前往中國旅行感興趣的外國游客,也比以前少了。

聚焦亞洲旅游市場的麥肯錫合伙人Steve Saxon表示,在后疫情時代,從中國出境前往世界各地的旅行需求,比世界各地游客前往中國的需求高得多。由于目前市場盈利條件較差,不少歐洲航空公司都在重新評估中國航線,他們覺得把飛機和航班運力部署到其他地區可能更有利。

外航逐步撤退,中國航空公司卻在高歌猛進。

據彭博社統計,在中國內地最繁忙的20條跨境航線中,除了3條航線的份額略有下降以外,中國本土航司的航線份額都在增長。

總的來說,外國航司在近5年的時間里減少了41%的中國航班運力。

競爭格局的劇變,部分可以歸因于中國從疫情中逐漸復蘇。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而新冠疫情卻使這一群體的收入大大減少。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國際航空市場所呈現出來的“東進西退”,并不是疫情爆發后才出現的趨勢。

Cirium解決方案工程師Yee Huat Pang認為,中國航司的崛起早有跡象:

就中國國際航空市場而言,2009年外航的運力占比升到60%,如今卻降到38%。

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中國內地航司就在逐漸崛起。正是在這一時期,內地和外航的市場份額開始趨于平衡,為今天中國航空公司占據更高的份額鋪平了道路。

未來,持續的地緣緊張局勢以及航空博弈,可能還會繼續改變中國各航司的國際運力戰略。

02

中國航司

主導國際航班運力

麥肯錫的Saxon表示,對于中國的航司來說,國際航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項“國家服務”。如果你去看看利潤份額,會發現它正在縮小,甚至可能已經變為了負數。

根據Cirium的數據,今年中國的航空公司已經恢復了2019年國際運力的89%。

BCD Travel北亞區董事總經理高思偉表示,中國航司在機票定價上也變得更加激進。在運力過剩、低價沖擊的雙重作用下,外國航司的困境可想而知。

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漢莎航空CEO Carsten Spohr說,中國航司對市場輸出了過度的運力。他表示,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盡管近年來德國在中國的投資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但德國的航空公司在亞洲業務卻出現了疲軟。

本月,英國航空暫停了飛往北京的航班,理由是需求疲軟,以及繞飛俄羅斯領空的成本壓力。

從10月起,維珍航空也將撤出中國市場。

獨立航空顧問Behramjee Ghadially表示,由于利潤微薄,英國航空和其他西方航空公司已無法與中國航司競爭。

Cirium數據顯示,在中英航線市場上,英國的航空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日漸萎縮,已無法和國航東航等中國航司競爭。

在遏制損失方面,美國航空業采取了激進的措施,他們游說反對增加前往中國的航班,稱中國的做法是“反競爭的”。目前,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旅行市場之間,航班數量仍僅僅保持在疫情前水平的25%左右。

達美航空CEO Ed Bastian在7月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美國對中國的航班需求“不是很強勁”,而美聯航也有類似觀點。

市場變化,使中國航司成為游客從國外直飛回國的主要選擇。

中國航司還提供中轉航班的折扣吸引,這也進一步削減其競爭對手的收入。

中國航司的直飛和中轉航班,通常比外航更便宜。

在中國-阿聯酋的航班上,中國航司現在掌控了約50%的運力份額,而2019年時僅為37%。

由于需求疲軟,聚焦長途客運的阿聯酋航空,一度將客機從空客A380超巨型客機縮減為波音777。不過,隨著客流量回升,他們可能會從迪拜樞紐重新部署這架雙層飛機。

在積極擴大市場份額時,中國航司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吸引那些習慣于乘坐知名外國航司航班的乘客。

英國退休學者Alex Faulkner最近嘗試搭乘國航的航班飛往上海,然后再轉到廈門去看望在當地工作的妻子。

他承認,自己是被更好的起降時間、更快的飛行速度以及更低的價格所吸引。

他對乘坐國航的航班沒有顧慮,但卻表示,航班餐食不如預期,機上娛樂設施也“不像歐洲或美國乘客所期待的那樣”。

參考資料:

Chinese Airlines Elbow Foreign Rivals Out of Major International Routes(Bloomberg)

趙琳琳

環球旅訊

微信:DD719_0

? 以商業目的使用環球旅訊擁有版權的內容,請遵循環球旅訊 版權聲明 獲得授權。非商業目的使用,請遵循 CC BY-NC 4.0

評論

未登錄

去登錄
公眾號二維碼

關注『環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資訊

X

請確認需要提交的個人資料

咨詢類型:
描述:
X

聯系方式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評論
點贊
頂部
微信掃碼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