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AI旅行,不是完成清單
01
你敢不敢用AI完成一場出國旅行?
“6月3日面簽時,我幾乎做好了簽證被拒、機票全損的心理準備。因為荷蘭使館告知需要30-45天受理,而我距離出發只剩10天,根本來不及。”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我問AI有什么補救措施,它建議我寫一封申請說明書代替。于是我當場輸入指令,僅用5分鐘就完成,有聲有色的內容看完都把我感動了。6月12日深夜,奇跡發生,還沒有固定收入的我居然通過了簽證。”
“但距離出發不到48小時,尚未做任何行程規劃,怎么辦呢?我又丟給AI,讓它從零開始規劃整個歐洲路線--機票、住宿、交通、城市間的連接,一夜之間從混亂變成了精密的時間表,真是太好用了。”
電話那頭,傳來楊媚女士輕快的笑語。她計劃一個人去歐洲游玩兩周,而整個行程的規劃安排,都交由一款名叫Mirago.ai的AI旅伴工具來完成。
“不瞞你說,AI旅伴是我們團隊創業開發的,這趟歐洲之旅除了玩,還是為了完成一場產品共創式測試,拿到第一手試驗資料。”
“在我的設想中,不論是飛豬、攜程還是其他,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不論是人工還是智能客服,我們設計的私人AI旅行助手,在行程規劃和旅行建議方面一定要做到最好用。”
一開始我還不信,畢竟大廠、大平臺的實力擺在那里。
等我看到AI旅伴設計行程規劃時,必須承認它確實有點東西:13天3個國家6座城市,和重要活動一起整理成一張非常整潔好看的彩色行程清單,包括價格預算,甚至還能給出非常具有人性化的溫馨提示。
“在旅程中,AI旅伴的功能性也沒有讓我失望。舉個例子,它會幫我翻譯菜單、查演出活動、推薦地道小店、規劃交通路線,推薦住宿安排,甚至在我有靈感時,幫我整理朋友圈文案和旅途筆記。”
但對于楊媚來講,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情感陪伴:
當我在圣托里尼海邊思考人生時,它幫我整理思緒,提出那些我沒有意識到的關鍵問題;
當我在阿姆斯特丹與老爺爺對話后,它幫我深挖背后的哲學意味;
當我在每個城市體驗完畢,它陪我復盤收獲,連接不同經歷之間的內在邏輯。
......
“我想做的,不是一個功能堆砌的AI工具,而是真正理解、啟發、陪伴用戶的智慧伙伴。而這一切,必須從用戶視角親自走一遍。”
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楊媚團隊打造的AI旅伴不同于大廠標準化的功能設計,它專為全球獨自出行的女性設計。其核心是希望通過AI,幫助獨自旅行的女性解決三大痛點:安全焦慮、信息混亂、情緒孤獨。
“我的體會是,小公司只能專注細分人群,提供情緒價值差異化。女性用戶對安全性和情感陪伴需求較高,為情緒價值付費意愿強,這是我們想要的行業機會。”
02
但在此之前,楊媚的創業之路也經歷過挫折。
“我們初代的Mayflower AI系統和Ask May智能體,針對入境游增長解決方案,做了一次商業試驗。幫助上海某五星級酒店做了一個英文網站,6個月內實現國際客源占比從15%提升至38%,RevPAR增長32%;幫助浙江某文旅景區國際游客數量同比增長156%,客單價提升42%。”
“效果好,但商業模式走不通。一是老外做決定太慢,回款周期太長;二是從建站到推廣流程太繁瑣,而且很多老板覺得這事兒可有可無,認為AI只是幫忙打雜的,不愿意掏錢買服務。”
“后來我們停了那個模式。但慢慢發現,很多酒店民宿老板一個人要管運營、做銷售、搞推廣,實在忙不過來,特別需要AI工具提升營銷效率,比如能直接在小紅書、抖音、公眾號這些平臺上生產內容。”
“而現有大語言模型產出的內容同質化嚴重,加上我很多朋友企業也有這個需求,于是就進一步構建一套智能內容生產系統,順利完成商業變現閉環。”
和楊媚很多朋友一樣,我也很好奇:她放著優渥的工作不做,偏要出來創業?難不成真是凡爾賽?
聽到這,楊媚朗朗大笑,她說:“我之前在藝龍負責國際酒店集團,又在凱悅待了10年,從中國市場分銷做到亞太市場渠道戰略負責人,再往上感覺也沒有多大上升空間了。”
“疫情期間,在職讀了個博士,我思考了很多。當時,上海交大舉辦了一場中國創業大賽,我看到年輕人那種創業的激情,感受到澎湃的生命力,漸漸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在我看來,楊媚是一個妥妥的實干派,而且思維敏銳。2024年畢業之后,毅然決然選擇入境游和AI旅游這兩個方向進行創業,以她10多年酒旅人的經驗,確實入手最快,成功概率最大。
03
進一步來看,這次歐洲之旅,更像是一場“大閱兵”。
楊媚左手帶著一套智能內容生產系統,右手帶著AI旅伴,與國外朋友交流思想,檢驗功能,沒有預設行程單,卻體驗到了最真實的城市呼吸。也讓她意識到:
●最好的旅行,不是完成清單,而是connect to the people and place(連接人和目的地)。
今年以來,旅游圈的AI應用已經百花齊放。攜程問道、飛豬問一問、馬蜂窩AI小螞等雨后春筍般出現,還有美團的AI旅行助手也要登場,已經公開發布過的企業,就有將近十家。
誰能率先跑通盈利模式,誰就能占據先機。
“那這兩款工具目前具備商業化落地條件了嗎?”我迫不及待拋出了心底的疑問。
楊媚停頓了一下,回答說:
“AI旅伴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產品,我們不做預訂、不做交易,后期可能采取用戶付費或廣告植入的方式賺錢,預計8月份正式上線;智能內容生產系統已經搭建好了,而且本身就有市場需求,根據培訓課程按階段收費,預計7月底8月初上線。”
簡單來講,智能內容生產系統是走2B業務的盈利模式,AI旅伴是走2C業務的盈利模式。前者是面包,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后者需要慢慢培養用戶付費習慣。
對于智能內容生產系統,楊媚還有更深刻的理解。
“隨著大模型越來越強,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詞工程)就是新時代的軟件,而大語言模型LLM,是那個通用的“硬件”。過去我在酒店集團,是基于工作經驗+業務場景去理解SOP。現在是基于一手AI使用經驗+業務場景去理解寫提示詞,本質上是在干同樣的活。”
“提示詞其實就是AI時代下企業的SOP。它能封裝認知、復制經驗、標準化輸出。一套好用的提示詞,不只是工具,更是方法論、是認知資產,通過被復制、調用、打包、嵌入系統,提升效率,成為企業智能化協作的基礎語言。”
環球旅訊《2025上半年中國AI旅游應用趨勢報告》中指出,酒店業AI應用率僅25%,大部分集中在互聯網平臺(83.3%)、航司(75%)、景區/樂園(75%)。酒店民宿商家這塊的市場仍有待挖掘,這或許也是留給中小企業、初創企業的機會。
“你知道超級個體嗎?我相信在AI時代就能夠實現這樣的組織形態。可能你的企業規模僅僅10人左右,但能夠利用AI技術,切下一塊大蛋糕,達到千萬級、甚至億級的營業規模。”楊媚告訴筆者,她也希望自己的公司具有高成長性,有朝一日贏得市場喜歡。
聊至尾聲,可以肯定的是,從歐洲回來后,楊媚滿載而歸,找到了旅游AI最酷的模樣,創業之夢也將逐漸實質化。
未登錄
關注『環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資訊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