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口上
K11項目抵押、內地地塊打包出售、維港地皮掛牌……債務纏身的新世界 正在全力止血。
當“賣樓求生”成為這家老牌地產集團的日常動作,旗下瑰麗酒店也再次被推到了聚光燈下。
憑借藝術調性與稀缺性,瑰麗酒店在全球市場擁有不俗的知名度。近年來,它持續推進輕資產戰略,擴張節奏穩健,也被視為新世界旗下最具國際影響力與資本想象力的核心資產之一。
也正因它“足夠值錢”,瑰麗成了外界揣測的焦點:它會不會成為資產騰挪清單上的下一枚落子?
品牌背后,瑰麗的前世今生
說起瑰麗,得先回到1979年美國達拉斯。
那一年,石油大亨繼承人Caroline Rose Hunt買下一座古宅,將其改造成餐廳和酒店,開啟了瑰麗品牌的傳奇歷程。
2011年 ,香港新世界發展以2.295 億美元將瑰麗收入囊中 。鄭裕彤家族第三代成員鄭志雯成為瑰麗首位華人掌門人。
接手之后,鄭志雯 就提出對酒店業務進行徹底的改造,對亞洲酒店投資11億美元。
去年,瑰麗酒店集團宣布將在中東地區 加速擴張,計劃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舒拉島及紅海沿岸的阿馬拉推出多個全新項目。
官網顯示,瑰麗酒店已在全球擁有超30家奢華酒店,涵蓋美洲、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等多個區域。
下面內容是從官網上截圖的,到時候可以做上下滑動處理
瑰麗全球布局圖,圖源官網
此外,集團旗下還有約19個項目正在籌建或即將開業,重點布局中國、東南亞、歐洲及南美等新興目的地。
瑰麗確實具備被接盤、被放大的潛力,這使它在新世界資產序列中,格外引人注目。
誰會對瑰麗感興趣?
巨頭們早已瞄準奢華酒店
如果瑰麗真的易主,潛在買家是誰?牌桌上的玩家其實就幾個。
過去幾年,全球酒店集團 持續加碼超高端酒店賽道,爭奪高凈值客群:
這些動作背后,是一個清晰趨勢:標準化連鎖品牌逐漸失去吸引力,而富有文化感、設計感、故事感的品牌,正在成為集團擴張的新獵物。
而瑰麗,恰好符合這些條件——調性獨特、盈利穩定、品牌國際化程度高,自然成為各方關注的優質目標。
但業內也有不同聲音。即使新世界母公司面臨流動性壓力,瑰麗“整體出售”的可能性依然不高。
更可能的操作是:出售部分物業資產,換取資金回籠,但保留品牌的管理權與運營權。
這其實是酒店行業普遍采用的“輕資產打法”:資產可以轉手,但品牌調性與運營控制權必須牢牢把握。
根據新世界最新年報,目前其仍自持北京瑰麗酒店、泰國普吉瑰麗酒店兩處物業。
奢華酒店
正成為最穩的資產錨點
視角再放大,瑰麗的稀缺性并非偶然,也扎根于行業整體趨勢。
浩華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25年,奢華酒店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
更重要的是,奢華酒店的盈利能力遠超傳統五星級。2024年,奢華酒店行業的GOP達到33%,總收入(每間可供出租客房)高達64萬元,是五星級酒店的兩倍以上。
這背后,是高凈值人群對高品質旅游體驗的穩定需求。
數據顯示,61%的中國高凈值消費者計劃未來一年增加旅游支出,其中“奢華住宿”是最主要的開銷方向之一。
與此同時,奢華酒店也正在從住宿場所,轉型為藝術、美食、社交場景的復合空間。
越來越多頂級酒店餐廳成為城市高端消費的“引擎”。
從中餐宴請到西餐私廚,一線城市中年營收表現突出的高端餐飲品牌,往往設于奢華酒店之內。
正因如此,瑰麗這類兼具藝術審美、文化根基與國際設計的生活方式品牌,才成為市場爭搶的“稀缺樣本”。
它不僅擁有穩定的高端客群和品牌議價力,也已成為資本市場中少有的、具備長期價值、品牌勢能和全球擴展潛力的資產。
在“賣樓止血”這場現實博弈中,瑰麗究竟是新世界的“最后底牌”還是“融資棋子”?或許仍待時間驗證。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品牌是否值得守住,往往并不只取決于它當前的估值,更關乎它未來能講出的故事。
如果真要出手,你覺得瑰麗最可能落入哪個買家手中?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未登錄
關注『環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資訊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