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占比20%-25%。
中國游客越來越喜歡去極地旅游了!
隨著中國文旅消費的產業升級以及公眾收入的提高,大家逐漸厭倦了千篇一律的旅游目的地,想要去南北極和加拉帕戈斯群島追求更新奇的極地體驗。
看極光、冰川,觀座頭鯨、海豹和企鵝和象龜.....在朋友圈中曬出不一樣的風景。
早在2017—2018年南極旅游季,中國游客人數就僅次于美國,成為第二大客源國。
2023—2024年南極旅游季,中國游客人數更是達到創紀錄的9384人,相當于每15萬個中國人就有一個去了南極。
極地旅游的市場相對小眾,國人對它的了解還存在極大的信息差,出了大錢還上了大當的不在少數。
去年7月,一位游客憤怒表示,“提前半年全款訂的郵輪北極科考團,啥都準備好了,臨出發兩天突然被告知行程取消,現在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都聯系不上!”
選一家靠譜的極地旅行運營商就顯得尤其重要。
在一眾游輪公司中,總部位于挪威的海達路德顯得格外突出。
海達路德游輪探險誕生于 1893 年,其創始人Richard With是挪威的海事先驅之一。
在挪威,人們稱它為 “Hurtigruten”,意思是 “最快的航程”。經過長達 131年的發展,海達路德已經成為挪威的一張名片。
隨著疫情的結束,去年7月,海達路德重返中國市場,成立上海辦公室,并招募了比以往更多的人才,業務表現也很突出。
海達路德游輪探險大中華及東南亞區銷售總監Joe Zou(鄒亨達)先生表示,“在我們的航次上,中國游客的人數占比大約在20%-25%左右,自上海辦公室重啟以后,在過去的23-24年的航季中,我們共接待了563位中國游客前往北極四島,以及近1, 000位中國游客前往南極。在接下來24-25年的新航季里,將有超過600位中國游客前往北極四島,超過1, 400位中國游客前往南極。”
由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游輪探險感興趣,隨著疫情的結束,海達路德針對中國市場正式重啟“China Ready”(中國準備好了)服務,對產品和人員進行升級,增加更多的中國人員,加強本地化,讓客人有更好的體驗,從而促進中國市場的進一步增長。
海達路德游輪探險亞太區執行董事Damian Perry介紹說:“ 我們非常注重中國游客的旅行體驗,‘China Ready’配備了中文的探險隊、中文的講座、中餐廚師以及各類的中文服務,免去語言障礙后,中國游客可以更好地融入,更多地學習到目的地知識。”
本次北上廣的HX海達路德三城路演突破常規路演的商業化宣講,通過海達路德探險隊的負責人,亦是極地探險游輪行業的先驅人以及國際南極旅游運營商協會(IAATO)和北極探險游輪運營商協會(AECO)的兩位主席,憑借他們去過南極150次以上,北極90次以上的切身經驗和對行業的認知來為路演的觀眾們做一次真正的內容分享,并詳細介紹了目的地和海達路德船隊。
前國際南極旅游運營商協會(IAATO)主席&海達路德游輪探險可持續發展、客戶學習與行業關系副總裁Tudor Morgan,有著非常豐富的南極帶隊經歷,他介紹說:“在南極洲,我們有三艘不同的船 ,有為期12、16、18、23天不同時長的航程,游客可以根據游覽的時長以及深度自由選擇。我們發現,中國客人對于極地非常有熱情,在極地探索的時候,不僅滿足于登陸和巡游,而是更加熱衷于加入到我們船上的探險隊每日活動中,通過我們的科學中心和探險隊的科學家們一起深度學習和探究所前往的小眾目的地知識。”
“南森號和阿蒙森號是全球第一批混合動力游輪,最高承載500名乘客,船上有非常完善的科學中心,我們會花很長時間進行每日自然登陸,同時進行小艇巡游、船外活動以及大量公民科學相關的船上活動。我們還有專門建造的帶有顯微鏡的科學中心為客人提供獨一無二的知識。總之,比起航線數量,我們更注重航程的質量。”
北極探險游輪運營商協會(AECO)主席&海達路德游輪探險發展副總裁Karin Strand,已經在海達路德工作了20多年,是世界上最有經驗的探險家和探險旅行的先驅之一,她對北極航線進行了介紹。
Karin 表示,“南北極航程的區別主要在于,比起南極,北極是有人文生活的。我們的北極航程更多是文化與自然的結合,帶領游客了解北極圈居民文化,比如品嘗北極圈的食物,了解現代格陵蘭島居民如何生活,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與自然互動。我們盡量以環保的方式,比如皮劃艇等,讓人們慢下腳步享受自然。”
與其把參加航程的客人稱為游客,海達路德更喜歡稱他們為同行的探險家,共同對目的地的科學進行深層次的探索。用顯微鏡觀察樣本,用體驗建立新的世界觀。
未來,HX海達路德還將持續向中國市場投資大量資源,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和來自全世界的探險家們一起去探索更廣闊的極地世界以及前往達爾文進化論的發源地 – 加拉帕戈斯群島一探究竟!
未登錄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點擊聯系客服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