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lus告別,誰將拯救市場
引言
近日,全球領先的UATP卡發卡商AirPlus International,宣布計劃于2025年中退出中國市場,這一消息在商務管理領域引發了廣泛關注。
作為企業差旅和費用管理的重要工具,AirPlus的離開無疑將對眾多企業產生深遠影響。
本文將詳細探討這一決策的背景、影響范圍、對商務管理的具體影響,以及未來的可能走向。
退出背景及原因
在官方的公告里面,AirPlus宣布在經過全面戰略評估后,決定將業務重心轉向歐洲和北美市場。
這一決策是基于以下幾點考量:
除了上述提到的戰略考量外,AirPlus的退出決策還與其股權變動密切相關。
去年,瑞典銀行SEB集團完成了對AirPlus的收購,成為其新股東。這一變動對AirPlus的戰略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此外,亞洲市場的法律法規復雜性亦是關鍵考量因素。
與歐盟相對統一的監管環境不同,亞洲各國法律體系和支付牌照要求各異,大幅增加了業務管理的復雜性和運營成本,對AirPlus的長期戰略構成嚴峻挑戰。
影響范圍
AirPlus的退出不僅涉及中國市場,還將影響以下區域:
UATP卡的歷史背景
UATP(Universal Air Travel Plan)卡作為一種專為差旅管理設計的支付工具,已有數十年的歷史。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葉,當時航空業迅速發展,企業對差旅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
UATP卡應運而生,旨在為企業提供一種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簡化差旅費用的管理流程。
發展歷程:UATP卡逐漸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開來,成為企業差旅管理的重要工具。其獨特的支付模式和豐富的功能受到了廣泛認可,尤其是在跨國企業和大型企業中。
市場地位:作為UATP卡的主要發卡商,AirPlus在差旅支付領域具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中國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其提供的UATP卡服務不僅覆蓋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還與眾多航空公司、酒店等合作伙伴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差旅管理解決方案。
對商務管理的影響
支付缺口的出現:
市場反應及應對策略:
客戶服務變化:
未來展望:收購可能性
在探討AirPlus退出中國市場后的未來走向時,業內普遍關注兩大趨勢:亞太區或中國業務的潛在收購以及行業整合的新動向。
首先,關于亞太區和中國業務的潛在收購,市場傳聞已有多家第三方機構表現出濃厚興趣,計劃接手AirPlus在亞太區或中國區的業務。
這一消息無疑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倘若收購順利成行,新股東不僅有望延續現有的服務模式,從而緩解因AirPlus退出帶來的市場壓力,還能確保業務的平穩過渡。
值得關注的是,收購方在接手后,必須找到一家航空公司作為合作伙伴,共同發行新卡。這是基于UATP卡的特殊性質,其發行和運營離不開航空公司的參與和支持。
沒有航空公司的合作,新股東將無法獨立發行UATP卡,這成為收購成功與否的關鍵條件。
更進一步,如果新股東是一家技術公司,這可能帶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革新,推動服務質量的躍升,更精準地契合客戶多元化需求。
同時,新股東也可能會對現有市場策略進行重新審視,探索新的增長契機,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結語
AirPlus退出中國市場無疑給企業商務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但也催生了市場變革的機會。
企業需積極應對,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同時關注市場動態,特別是潛在收購的可能性。
從行業整合的角度來看,AirPlus的退出無疑將引發市場格局的新一輪洗牌。
其他支付服務提供商,尤其是UATP卡發卡商和信用卡公司,很可能抓住這一機遇,加大市場拓展力度,積極吸納AirPlus的原有客戶群體,以期擴大自身市場份額。
在此背景下,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各大航空公司及中國航信系統,或許應重新審視和考慮將信用卡支付納入到BSP(國際航協結算系統)的結算范圍之內。
這一舉措在海外市場早已司空見慣,許多國家的航空公司在其統一結算體系中均支持信用卡支付,極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和用戶體驗(包括代理人和商旅管理公司)。然而,在中國市場,這一功能仍屬空白,未能充分發揮信用卡支付的便捷性和廣泛性。
因此,我們呼吁相關企業和機構能夠突破現有局限,積極探索和推動信用卡支付在BSP結算中的應用,這不僅將為中國航空業帶來支付方式的革新,更將為企業差旅管理提供更多靈活性和便利性。
在這一過程中,新的機遇也將隨之涌現,為整個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和發展動力。
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突破性進展,把握變革中的新機遇,迎接更加高效、便捷的商務管理新時代。
未登錄
關注『環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資訊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