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
最近我參加了美團企業版的活動,也和滴滴商旅業務的領導做了一些交流,今天來談談這兩家互聯網巨頭發展商旅業務的一些情況。
首先,發展商旅業務是這兩家互聯網巨頭自然的業務邏輯和客戶資源的延伸。
美團企業版的產品囊括了企業用餐、員工福利、員工用車和企業差旅業務。用餐和招待是美團最核心的業務,企業需求不小。員工福利則是零售業務的延伸。
而在美團的酒旅業務的供應鏈架構搭建起來后,向企業端延伸也是非常自然的邏輯選擇。正如美團企業版總經理康凱所說,“美團C端的業務都值得在B端重新做一遍”。
再來看看滴滴,他們從普通的打車服務不斷向上延伸,推出了滴滴專車和豪華車服務,核心的用戶群體也是瞄準了商務旅行者,背后就是那一家家大大小小的企業。
當積累了足夠大的客戶根基后,再來做以機票和酒店預定為核心的全面商旅業務的底氣已經在了。
其次,獲客能力是這兩家互聯網巨頭最大的優勢。
美團的核心業務是本地生活服務,在這方面他們已經積累了龐大的商戶資源,其中不乏各類連鎖巨頭。而打車作為企業出差和日常經營最高頻的一項服務,滴滴的企業客戶覆蓋度可以說無人能及。
而高效的獲客能力和獲客成本同樣是這兩家互聯網巨頭競逐企業服務市場的利器。想象一下,一個餐飲發票和打車發票的入口每天可以帶來的有效客戶線索就令人羨慕不已。
可以說,這兩家互聯網巨頭在企業服務方面有著天然的客戶資源優勢,但要做好商旅業務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品牌認知度的提升至為關鍵。美團和滴滴這兩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美團做外賣和團購,滴滴做打車,這品牌定位深入人心,且他們在中國各層次市場的滲透率也極高。
但這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進到商旅圈子,讓企業認識到美團和滴滴可以把商旅業務做好,這不僅僅關系到如何做品牌,他們還需要在供應鏈和運營服務等方面做好基本功。
美團和滴滴都是從2C領域的腥風血雨中,踩著無數競爭對手殺出來的。但同樣的打法來到企業服務領域,就可能會有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價格戰玩不轉了,企業關心的除了成本的節省,還有服務的體驗和管理的效率,這才是商旅服務的本質。
中國的商旅市場正在進入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幾大國際TMC,從傳統機票代理轉型的TMC,以及從OTA延伸的攜程商旅等,他們面對的是滴滴美團等互聯網巨頭,還有眾多的費控平臺、企業自建差旅平臺變身的TMC以及航司酒店自身的商旅服務平臺,競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但良性的市場競爭帶來的必將是創新的活力和更好的服務體驗。
我們也期待著美團滴滴跨界進入商旅行業,可以帶給我們的是百花齊放!
未登錄
關注『環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資訊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