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黃金還貴
戰亂對商業世界的打擊,究竟有多大?有時候很難只憑幾個數字來概括。
但過去2天中東局勢劇變,對國際差旅和全球航班的影響已肉眼可見:
6月23日,14枚伊朗導彈射向多哈美軍基地,中東航空市場一度按下暫停鍵。卡塔爾宣布暫時關閉領空,多哈機場、迪拜等機場各種航班變動和調整。
盡管數小時后卡塔爾航空迅速恢復航班運營,卡塔爾空域重新開放,但國際旅客們的驚魂未定,顯然并沒那么快能平復。
卡航在公告中也提到,盡管運營逐步恢復,預計仍將出現較大延誤。
實際上,這場混亂早有跡象。中東空域在連接歐亞航線中的關鍵地位,長期以來就是潛在的系統性風險。而最近幾周伊朗和以色列的沖突激化,尤其令全球航空運輸和商旅客捏一把汗。
6月24日,中國駐卡塔爾使館再次提醒在卡中國公民保持高度警惕,密切關注安全風險。
而更早前,美國國務院在6月22日也發布了一則全球安全警示,建議在海外的美國公民提高警惕。
FCM Travel差旅公司也向其客戶發布郵件,提醒前往中東、經由中東轉機或飛越中東空域的旅客需預料可能出現行程延誤。
中東戰亂局勢升級,打開了國際商旅出行的“潘多拉魔盒”。
首先,中東在全球航空網絡中的戰略意義在于其地理樞紐位置——位于亞洲、歐洲、非洲三大洲的交匯點。憑借這一優勢,中東(尤其是海灣國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洲際中轉中心,連接亞歐、亞非、歐美等主要商務航線。
局勢的不確定性迫使不少航空公司考慮改道航班,這對海灣地區高度高效的航空樞紐構成了一次嚴峻的壓力測試。該地區的許多國際機場高度依賴順暢銜接的中轉流程,這些流程往往精確到分鐘級而非小時級。例如,多哈(卡塔爾航空總部所在地)的最短轉機時間僅為45分鐘。
航空公司為避開沖突區域而調整航線,那些看似細微的繞行實際上對高度精密的航班運營體系可能造成巨大影響。
海灣地區三大航——阿聯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和卡塔爾航空——每天集中安排數百個進出港航班,分布在精心協調的“航班波次”中,使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的旅客能高效地通過中轉樞紐完成行程。但這一模式的前提是:一切必須準點運行。
即便是平均飛行時間增加20至30分鐘這樣的調整——目前多條航線都面臨這種情況——也會造成顯著的運營影響。對旅客而言,意味著錯過轉機、更長的中轉等待時間,以及更高的旅行壓力。
戰亂不僅沖擊地區甚至全球的航班調度,還引發差旅相關成本的連鎖反應:
* 酒店費用:如果航班大面積取消導致旅客滯留,酒店需求短期內激增,價格可能隨之上漲。
* 保險費用:鑒于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旅行保險公司可能會提高涉及高風險地區的保費,或對戰爭、恐怖主義等相關風險進行更嚴格的限制。
* 溝通與安全成本:為了更好地履行員工安全保障(Duty of Care)義務,企業可能會投資更先進的旅客實時追蹤和通訊系統,以應對突發情況。
區域局勢“說變就變”的不確定性,其最深遠的影響,是動搖了企業與國際旅客對差旅出行的基本信心。
導彈襲擊和空域關閉引發人們對飛行安全的擔憂,即使沖突區域遠離目的地,但只要航班途經或靠近潛在的熱點地區,旅客都會感到不安。
航班取消或改道,這種不可預測性讓商務旅客和休閑旅客都感到焦慮。沖突的持續性和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和旅客在預訂國際差旅時變得更加猶豫。
這一切,都讓全球商旅的高效運作充滿變數。尤其近年來宏觀經濟形勢承壓,企業對差旅需求管控本就更加謹慎。
在外部環境動蕩的影響,國際商旅出行的市場需求接下來會怎樣演變,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未登錄
關注『環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資訊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