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產集團的酒店管理公司先后涌現,它們真的準備好了嗎?能為中國酒店業注入新的血液嗎?
【環球旅訊】(評論員 邵兵)近期數家著名地產集團——綠地、萬達競相自組酒店品牌入市,自此地產集團與酒店集團,特別是跨國酒店集團的關系由合作方轉化為一定意義上的競爭對手。這種依托地產集團的酒店管理公司,為中國酒店業注入了新的血液,外界普遍對其前景持樂觀態度。筆者將運用常見的“SWOT”分析法,分析地產集團進軍酒店管理自身優劣勢、面臨的機遇挑戰以及成功轉型的關鍵。
第一、優勢
1.地產集團規模大、資金足、起點高,在新酒店擴張速度和日后酒店物業規模上有一定優勢。國內知名的地產集團,旗下四、五星級酒店少則十多家,多則四五十家,還有一定數量的酒店籌建項目,在酒店規格、規模上均有一定保證。
2.由地產集團投資和裝修的酒店,在酒店設計和經營上有較好結合,酒店的總體功能配套有較合理布局,避免了管理團隊進駐后可能進行的諸多整改。
3.地產集團策劃和開發酒店所在的整個地塊,可以結合酒店周邊的商鋪和餐飲等商戶跨業聯手,吸引商務或休閑客戶,形成人流效應,為酒店創造一批潛在客源。
4.大型地產集團和國際品牌已經建立全面的合作,從中學習和積累不少酒店設計、裝修和管理的經驗,并儲備了管理人員,減少乃至避免走彎路的可能性;很多優秀本土管理者對當地市場的了解程度,遠比老外來得深刻具體,實戰能力更強。
5.相對國際酒店品牌,自主品牌的管理費用和運營成本較低。盡管本土管理層平均工資逐年提高,但自主品牌的管理費相對靈活,綜合管理成本更低;同時去除租金費用支出,無論是酒店經營利潤還是房產增值利潤都由地產集團一家獨攬。
第二、劣勢
1.大型地產集團通常都很強勢,往往以造酒店的思路主導酒店管理。但酒店管理和地產集團是經營思路差別很大的兩個行業,如果說地產集團是大進大出,酒店管理就是細水長流。如果用大進大出的思維慣勢管理細水長流的生意,有點象胡漢三管阿慶嫂,思維碰撞會很大。換而言之,給予酒店的獨立空間和決策權越大,酒店的成長潛力往往越大。
2.地產集團缺乏酒店管理公司的運作經驗、與市場接軌的品牌推廣體系。地產集團作為業主,儲備和招聘的管理層往往是酒店內部管理人員。一般而言,對于跨國酒店集團總部來說,哪怕是中國區一家酒店的GM,即使是在離總部十萬八千里的地方,管理體系如何改進,管理標準如何修改,落實到酒店層面都是執行層的末梢。作為一個地產集團,如何關注顧客需求,研究客戶行為;如何搭建管理平臺,管理和支持成員酒店;如何搭建品牌平臺,并持續進行品牌宣傳推廣,都將影響地產集團自主品牌的市場推廣效果。
3.現在流行綜合商業體的開發,選址一般是新區或次新區,酒店只是其中的配套項目。綜合商業體酒店是否有足夠的商務客源,或者說爬坡期有多長,將會直接影響后續的經營。
第三、機遇
1.本土中高端酒店品牌徘徊不前,為地產集團進軍酒店管理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本土經濟型酒店集團的完勝,充分說明了洋品牌不是不可以戰勝的。地產集團進軍酒店管理,至少是中檔以上,四五星級酒店為主。這個領域之前是國際品牌的天下,本土酒店集團由于體制等問題,基本還處于管理輸出的初級階段,而經濟型酒店品牌進軍中高端還有待時日。
2.跨國酒店集團品牌快速擴張,帶來客源攤薄、管理水平下降,成本增加,利潤降低甚至嚴重虧損的困局。近十年來,地產集團和國際品牌的聯姻正處于蜜月期,地產集團通過國際酒店品牌提升整體物業價值從中獲利;跨國酒店集團不斷簽約新酒店,賺取管理費,這種模式催生了過去十年中國四、五星級酒店的主體。
而隨著酒店數量的激增,中國酒店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泡沫,之前看過一篇研究文章,稱全球最低的酒店每間可用客房平均收入(以下簡稱RevPAR)在亞太,亞太最低的RevPAR在中國大陸。地產集團向跨國酒店集團支付高昂的管理開銷,不少酒店卻出現了虧損甚至嚴重虧損,管理費用卻照樣要繳納,滋生和擴大了雙方的矛盾,地產集團由于成員酒店經營不善,憤然趕跑國際品牌的事件也時見報端。
3.酒店品牌和其它品牌一樣,離不開經濟和文化的大背景。中國經濟發展了,各行業的自主品牌也將逐步發展和強大,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住酒店又是大多數國人的需求,那么中高端自主酒店品牌也就有了快速發展的土壤和環境。
第四、挑戰
1.宏觀調控對于地產集團的影響,是否會波及到旗下的酒店板塊。一般來說,酒店管理板塊在大部分地產集團還只是充當戰略補充,而不是主營業務角色。在地產集團主營業務不景氣的情況下,新開的酒店管理板塊一定會受波及,例如地產集團暫緩新項目開發,出售已開業酒店資產等等。
2.國際品牌管理合同的退出限制。由于國際品牌和地產集團打交道的經驗豐富,甚至可以用“狡猾”來形容,一般在管理合同里預留了非常嚴格的退出條款,而地產集團在簽約時往往無視復雜繁瑣的合同條款,如果提前退出的話,可能會蒙受巨大的損失,以至于委托管理酒店的轉為自主品牌的難度相當大,可能使得自主品牌短期內只能局限于新開項目,委托管理項目轉品牌難度大。
照筆者看來,地產集團在酒店業的發展大致分為4階段,從造房子,造酒店,再到管理酒店,最后到打造酒店品牌,達到第4個階段的后期,才可以說是轉型成功?,F今的地產集團在酒店業大致處于2.0到2.5階段,即處在造酒店到管理酒店的過程。地產集團在此過程中要推進下一步發展和成功轉型,需要解決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第一、明確戰略目標:品牌美譽度優先
地產集團在打造自主酒店品牌方面必須明確,戰略目標是注重品牌美譽度,抗衡國際品牌,在國內中高端酒店管理市場逐步取而代之,相應帶來的地產增值和長期回報,才是酒店資產經營的正道。
倘若選擇投資回報優先,就是以酒店投資回報率為首要目標,本來追求酒店有經營利潤是合理的,但就如上文所言,國內酒店業泡沫嚴重,根據財務投資回報模型要求,設計自主品牌,就顯得不現實,至少在酒店泡沫期內是不現實的。
品牌美譽度、投資回報可以說都很重要,但是目標上一定要有優先級的差異,謀求兩者兼得,或者說實際上還是要短期投資回報,往往是兩者兼失。酒店,尤其越高檔的酒店,是靠長期的經營逐步盈利的,賺的是地產的逐年保值增值,而不是短期就能立刻看到明顯的業績回報。
第二、以打造酒店公司平臺和品牌體系為戰略核心
酒店總經理和酒店品牌公司的部門總監,哪個重要,哪個難招?答案一定是后者。公司有酒店管理支持和品牌創建兩大職能。管理支持主要包括酒店日常運營的管理和支持體系、數據分析、總經理管理、標準執行體系;品牌創建則以客戶為中心,包括標準和產品的研發和改進、客戶消費行為分析、會員體系。國內大部分酒店管理公司,還停留在管理公司的基礎階段,基本上就是委派總經理,相關支持體系和平臺基本沒有。
另外,地產集團應當取百家之長,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酒店產品和管理體系。具體而言,國際品牌和經濟型品牌在高端和低端市場的成功,各有各的優勢,地產集團應當分別學習國際品牌和經濟型酒店管理經驗,以本土中產和富有階層為目標客戶群,用5-10年打造全新的酒店品牌形象和運作模式。如此,地產集團進軍酒店管理領域,將有更大發揮空間。
未登錄
游客
2012-07-03
做酒店管理 做品牌 事無巨細,就不談國際大戶們幾十年經驗積累,本土酒店品牌像開元,金陵等一線品牌做了這么些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地產公司轉型更是路漫漫。。。。
游客
2012-06-27
沒有說什么啊
游客
2012-07-06
地產酒店要在中國發展,就必須由地產人控制和管理,地產集團能培養與找到酒店方面的人才,自行管理才是王道。
游客
2012-07-27
除了品牌和人才方面的累計需要時日,酒店龐大而又復雜的后臺管理系統也不是靠錢在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這將嚴重影響到酒店的預定效率,房價
關注『環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資訊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