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聽勸,別被拿捏。
“那你偏要去北京什么意思?”
“北京到底有誰在啊?”
《玫瑰的故事》男主角方協(xié)文近乎咆哮的氣話,讓本就大熱的旅游目的地北京,在這個夏天更加火爆。
詩和遠方總是人們心中的向往。即使北京氣溫飆升至近40℃,也阻擋不了全國各地游客的熱情。
然而,早早就有一批盤踞在社交媒體的旅行社,等著收割這些熱情背后的財富。
01
趁著暑期,小裴計劃帶領全家老小游玩北京,但行程安排、酒店預訂和門票購買等繁瑣事務令他頭疼不已。于是,她打開社交媒體開始看“攻略”。
在博主們的“避雷”帖下,小裴主動聯系了體驗過旅行社服務的游客。
爾后,有旅行社的人添加了她,向她承諾了靈活的退款政策,并建議先支付定金,余款和合同等到了北京后在酒店簽訂。
支付定金后,小裴還渾然不知這家旅行社竟是北京投訴最多的十大旅行公司之一。盡管如此,他和他的家人仍按原定計劃,滿懷期待地奔赴北京城,開啟了他們的旅程。
不料,到達北京后頻頻暴雷:
原本預定的三環(huán)商務酒店,結果被安排到了北五環(huán);
簽訂合同時,對接人強制要求買60元的保險費;
出游首日,團隊計劃參觀故宮,前期已溝通此環(huán)節(jié)自行改游恭王府,導游卻頻繁催促支付故宮門票費用;
導游在奧林匹克公園故意停車遠,以老人不便為由,要求游客額外付費乘其他車到達。
本想跟團圖省事,結果整個旅程卻讓人身心俱疲。小裴只能責怪自己輕易"聽勸",直到上當才意識到,評價好的很多都是"托"。
"旅行社常在各類'安利避坑'帖的評論區(qū)打廣告,大家需要仔細辨別這些評論的真實性,避免上當受騙。"小裴邊搖頭邊提醒道。
互聯網信息真假難辨,但也有精明的消費者能夠撥開商家的迷霧。
“北京公交地鐵都很方便,沒有必要跟團。”剛從北京回來的W小姐和筆者分享了自己的行程。
去北京之前,W小姐想到故宮、國博、天安門廣場難約,也打算報個團。在小紅書上看到5天4晚的行程才1000多元,她確實有些動心。
但后來自己在OTA平臺上查看了北京的住宿價格,發(fā)現跟團的價格,甚至不夠支付稍微好一點的酒店費用。
最終,W小姐決定選擇自由行。一方面是對小紅書的推薦持懷疑態(tài)度,另一方面是跟團價格之低令人生疑。
"其實景點的門票并沒有那么難搶,感覺很多旅行團為了銷售都在夸大其詞。"
整趟旅程下來,除了需要提前7天預約的熱門景點外,其他景點只要稍微早些預訂即可,有些甚至已經不需要預約。
02
恰逢畢業(yè)季和暑期,疊加北京多個景區(qū)取消預約制度,進京旅游需求快速釋放。
根據美團數據,近一個月北京市景區(qū)門票預訂量環(huán)比增長45.4%,住宿預訂量增長40.6%,北京成為今年7月全國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
一些旅游團利用“真實體驗”的內容營銷策略吸引游客,導致許多“聽勸”的人落入陷阱。
細看網友們的反饋,北京的這些旅行社似乎都是同個套路。
聲稱沒有強制或隱形消費,展示營業(yè)執(zhí)照以增加信任;
引導游客預付定金,余款和合同則承諾后續(xù)補齊;
簽合同和收訂金的不是同一家公司名字。
隨著深入的查詢和研究,社交媒體上的一些現象逐漸浮出水面。
眾多帖子看似推廣不同旅行社的服務,但細看之下,文案和推薦點驚人地相似。
除了旅行社的名稱外,幾乎如出一轍:
這種現象引發(fā)了公眾的廣泛關注,隨之而來的是各類投訴的激增,亂象日益嚴重。
為應對這一問題,"北京文旅"已開始公開曝光不當旅行社,并定期發(fā)布投訴量前十的名單。
有旅行社從業(yè)經驗的業(yè)者向《環(huán)球旅訊》透露:
上述的這種團大多是北京的地接社,客戶基本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散客拼團。
通常情況下,即使是小額團費,正規(guī)旅行社也要求客戶交全款,并簽署正式的旅游合同。
如果旅行社要求交定金,并且余款和合同要等到客戶到北京后再補齊,也是需要簽署旅游合同。
而一些旅行社強制客人購買保險,背后也有很充足的誘因:
保險費的提成極高,利潤可能會超過銷售的單個旅游訂單提成。
因此,一些旅行社可能會采取強硬語氣來促使消費者購買。是否購買保險應基于個人意愿,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判斷做出選擇。
北京,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無論是選擇"跟團游"還是"自由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在享受古都的無限魅力的同時,合理規(guī)劃行程,防止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是每一位游客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游玩體驗不受影響,讓北京之旅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
未登錄
關注『環(huán)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yè)資訊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