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亂象,該治了!
暑期旅游旺季都快結束了,很多旅行社的保證金卻還沒交?
近日,張家界文旅局發(fā)布了吊銷”旅行社經營許可證”的公告:
根據此前張家界統(tǒng)計信息網披露的信息,截至2023年末,張家界市共有642家旅行社。
換句話說,本次張家界擬將吊銷許可證的旅行社,或超四成。
實際上,除了張家界之外,湖北隨州、青海西寧、遼寧丹東等等,各地文旅都在近期陸續(xù)發(fā)文催繳質量保證金。
經常跟團的朋友應該知道,旅行社的“保證金”屬于硬性要求,國家相關法律條例也有明確規(guī)定:
第十三條 旅行社應當自取得旅行社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在國務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銀行開設專門的質量保證金賬戶,存入質量保證金,或者向作出許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提交依法取得的擔保額度不低于相應質量保證金數額的銀行擔保。
經營國內旅游業(yè)務和入境旅游業(yè)務的旅行社,應當存入質量保證金20萬元;經營出境旅游業(yè)務的旅行社,應當增存質量保證金120萬元。
說白了,這個保證金的作用,就是給游客一個保障。
萬一碰到旅行社破產、跑路或者其他緊急情況,造成游客損失,相關部門可以動用這個保證金來賠償游客。
既然有規(guī)定,為什么還會有如此大比例的旅行社沒交保證金呢:
這里需要補充一個背景知識點,由于過去幾年的特殊情況,為了支持旅行社業(yè)務的加快復蘇官方推出了一系列寬松政策。
其中,就包括“暫緩交納保證金”,根據文旅部的最新通知:
也就是說,前文中未交"保證金”的這一批旅行社,實際上今年一季度就該補交了。
這也是近期各省市加大催繳力度的一方面原因。
然而,在資深旅行社業(yè)內人士R總看來,到期催繳只是表象,更直接的原因,是旅行社行業(yè)的聲譽已經岌岌可危。
僅僅過去的七月份,環(huán)球旅訊就曾報道過,旅行社發(fā)生的多起詐騙、低價購物團等亂象,包括:
"近期收緊旅行社'保證金"的口子,實際上是整治旅行社亂象的第一槍。"R總直言,過去一年很多想“賺快錢”的小白涌進來,把整個市場都攪亂了。
文旅部的數據顯示,僅2023年,全國旅行社數量比2022年增加了超過1.1萬家,今年一季度又增加超過2000家,達到5.85萬家,創(chuàng)歷史新高。
伴隨著新媒體平臺的發(fā)展,大量野生線上旅行社也快速崛起,并借助社交媒體大行其道。
北京市消費者協(xié)會近期針對北京旅游消費體驗的一項調查顯示:
單從北京的情況看,已經有超過半數的人線上報團。
而隨著線上報團的興起,問題也接踵而至,最突出的就是“虛假宣傳”。
在R總看來,虛假宣傳里面槽點非常多,最典型的比如:明明大部分時間是在逛購物店,圖片上寫的卻是純玩品質;明明住的是五環(huán)招待所,卻硬要說酒店就在故宮附近.....
“賣家秀”和"買家秀”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游客體驗前、后的巨大心里落差,讓很多5A級景點,都淪為了社交媒體上的“避雷帖”素材。
進一步觀察之下,眾平臺中,游客體驗前后,信息感知價值落差最大的,小紅書“當仁不讓”。
相當于直接打了個五折。
一邊是“精裝”的種草帖,一邊卻是“毛坯”的旅游體驗。
希望本次收緊旅行社保證金事件,能讓旅行社生意重回正軌!
我們持續(xù)對文旅保持關注。
未登錄
關注『環(huán)球旅訊』公眾號
獲得最新行業(yè)資訊
微信掃碼參與話題討論
評論